「歲時民俗與自然生態」專題徵稿啟事
專題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23年4月10日
專題論文截稿日期2023年9月30日
一年當中,有特定民俗行事的日子,包含了陰/陽曆的節日、節氣,以及未形成節日名稱但有約定俗成的相對應民俗的日子(如伏日作醬、人日食七菜羹),漢語通稱為「歲時民俗」、日本語則稱之為「年中行事」。節日由於經常結合信仰(如端午的插青、七夕的七娘媽、中秋賞月),在傳說方面十分豐富,因而人們耳熟能詳的都是對人、事的紀念故事,人文色彩濃厚。然而以年為循環的歲時習俗畢竟和四季流轉關係密切。在同一個環境中,人與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非生物之間為了共存而產生的交互作用,必定也在歲時民俗的思維中占據相當重要性,甚至很可能決定了歲時民俗的產生或是樣態。這一層面相對的較少有學者關注,本專題因此以「歲時民俗與自然生態」為主題,探索自然環境、動植物生態對歲時節日的形成、發展與變化的影響,以期與過往偏重人文層面的歲時研究作一對照,並且擴展歲時民俗的跨領域研究。
本專題歡迎(但不限於)就以下題目撰文投稿,例如:農業時代所形成的歲時民俗,在一年的時間分布落點與不同種類的農作的栽種時程的關係是什麼?月令的物候顯示出什麼樣的生態觀察角度?節氣如何作為各種作物栽種的時間刻度;跨文化的歲時民俗所呈現出與生態相關的共通主題;節日的儀式或食物所運用到的動、植物,如何受到地方生態的影響?平原、高山、江河水文等地理環境如何影響了節日民俗的形態?源於黃河流域生態的歲時民俗思維,到了異域──如臺灣、南洋──的變化是什麼?歲時民俗的實踐者,如何合理化因地制宜的行事變化?相對於漢人的歲時,原住民族的民俗又是如何順應自然的生態?
「歲時民俗與自然生態」專題由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楊玉君教授策畫、主編。竭誠歡迎探討上述主題的論文。有意投稿者請於2023年4月10日前將論文題目及摘要 (300-500 字,中文或英文撰寫均可),email 至《民俗曲藝》編輯委員會收(shihhoch@ms6.hinet.net),編委會將回覆是否合乎專題徵求。投稿信請註明姓名、電子郵件信箱、通訊地址、手機/電話等資訊,以便連絡。「歲時民俗與自然生態」專題論文截稿日期為2023年9月30日。論文撰述格式請參見《民俗曲藝》「稿約」、「撰稿體例」, “Submission Guidelines”。
《民俗曲藝》為TSSCI及THCI收錄期刊,並同時獲得EBSCOhost, ProQuest與「國際音樂文獻資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 RILM) 收錄。《民俗曲藝》由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
楊玉君教授主編專輯
~~~~~~~~~~~~~~~~~~~~~~~~~~~~~~~~~~~
《民俗曲藝》第207期(2020.3)目錄
「民俗版畫的敘事與傳播」專輯
(摘要參見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48.html)
前言 / 楊玉君
〔專題:研究論文〕
楊柳青民俗版畫中的財富母題意義與轉換 / 楊玉君
論白蛇戲曲年畫未見於今傳明清傳奇的「劇情」 / 林芷瑩
清代北方版畫貿易網絡 / 賴惠敏、王中奇
「照廈門原本改良」:博德利圖書館藏閩南歌仔冊封面圖象及其出版網絡 / 柯榮三
〔專題:研究紀要〕
紙馬製作技藝及使用習俗的傳承分析 / 王坤
俄羅斯漢學家阿理克1912年赴華收集的民間宗教文書及圖象 / 葉可佳、波莉娜
《民俗曲藝》第218期(2022.12)目錄
從城鎮、國家到世界:戲戲節的美學碰撞與文化政治專輯
前言 / 林鶴宜
【專題:研究論文】
藝術節在民間:以「亞洲廣場」藝術節與趙川「草台班」為討論核心 / 許仁豪
《層中隙》滲透臺南藝術節城市舞臺的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 厲復平
歌仔戲現代劇場化的全面演練:試探幾種藝術節機制與場域對新編歌仔戲的影響 / 傅裕惠
【研究論文】
消逝、轉化與再生產:以日本鹿兒島南薩摩林家媽祖信仰文化為例 / 劉智豪
「家將坐炮」魅力的轉向:以八家將團嘉義振祐堂為例 / 劉祐誠
摘要參見: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html
《民俗曲藝》第217期(2022.9)目錄
人觀、歷史與服飾專輯(II)
人觀、歷史與服飾:導論 / 何兆華
【專題:研究論文】
織織不倦:烏來泰雅族服的經緯之間 / 江桂珍
【專題:研究紀要】
臺灣刺繡神明衣之流變與人觀 / 王瀞苡
【專題:調查報告】
排灣族平織技藝民族誌:以平和(Piyuma)部落及古樓(Kuljaljau)部落為中心 / 余明旂、張至善
【研究論文】
陞壇轉經:道教誦經儀式的形成與發展 / 張超然
先天道在越南的傳承與發展:以明師道南雅堂的文獻為考察核心 / 鍾雲鶯
摘要參見: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2/09/ii-special-issueon-personhood-history.html
「明代選本中的戲、曲、文學與文化」專題徵稿啟事
專題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9月30日
專題論文截稿日期2023年3月31日
本專輯主題設定以明代為主要探討時期,因明代在戲曲、散曲、歌曲、小說、笑話、時文、詩詞等雅俗文學的選刊、互文、援引、創發等面向,逐步發展,至晚明達至高峰。與此相關的文化史、藝術史、印刷文化、物質文化與書籍史研究面向,近年來的學界論述亦相當成熟。緣此脈絡,本專題將以明代「選本」為主題,探索各式選本的形式、內容、圖像、書籍樣態、編選、讀者、市場、傳播等議題,如何形塑明代文學與文化的知識結構,進一步理解文體與現象之間的關係與意義。
因著科舉考試、印刷興盛、讀者增加、娛樂發達之故,明代出現大量的刻本、鈔本。其中包含各式選本,例如以「曲」(散曲、戲曲、俗曲)為主體的曲類選本,以及小說選本、時文選本、詩詞選本、日用類書等。「選本」可謂明代時興的文本樣態,編選者的視角與讀者的接受有其特殊性或多元性,書籍本身亦有不少拼貼、組合或集錦樣態,包含主文本與副文本,關涉其時的流行文化現象。近年來中西學界使用晚明曲類選本為材料,進行跨文類的探索,擴大文學與文化的研究面向,已開拓我們思索選本的視野。在此脈絡下,仍有不少課題,如選本的文獻考掘、文本細讀、更豐富的跨文類策略等,均能深廣我們對明代戲曲、文學與文化的思考方式。本專輯以「選本」為主要研究對象,除了與戲、曲相關選本外,因著明代選本的豐富性、融合性、互文性,及明代文人書寫的多樣性,也接受各式文類選本研究,或文化史、藝術史、書籍史等視角的詮釋課題,期使專輯呈現明代選本的諸面向,以推進戲曲研究的跨域思維。
「明代選本中的戲、曲、文學與文化」專題由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汪詩珮教授策劃、主編。有意投稿者請於2022年9月30日前將論文題目及摘要 (300-500 字,中文或英文撰寫均可),email 至《民俗曲藝》編輯委員會收 (shihhoch@ms6.hinet.net),編委會將回覆是否合乎專題徵求。投稿信請註明姓名、電子郵件信箱、通訊地址、手機/電話等資訊,以便連絡。「明代選本中的戲、曲、文學與文化」專題論文截稿日期為2023年3月31日。論文撰述格式請參見《民俗曲藝》「稿約」、「撰稿體例」,“Submission Guidelines”。
《民俗曲藝》為TSSCI及THCI收錄期刊,並同時獲得EBSCOhost, ProQuest與「國際音樂文獻資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 RILM) 收錄。《民俗曲藝》由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徵求學術期刊《民俗曲藝》編輯
《民俗曲藝》期刊收錄於科技部人社中心「臺灣社會科學核心期刊」(TSSCI)及「臺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由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本會現徵求編輯一名,歡迎轉知訊息。
徵求資格
大學文史相關系所畢業,或熟悉史料典籍,對傳統戲曲、曲藝、音樂、民俗、宗教、儀式等領域之書稿編輯有興趣者。
工作內容
協助《民俗曲藝》期刊出版作業,網站管理,及基金會行政工作與臨時性事務等。
薪資
試用期約80天,試用期間月薪以30,000元計(含勞健保),試用期間雙方合意,改正式聘用月薪調為33,000元。
上班時間 / 地點
週一至週五上午08:30~12:00,下午13:30~17:00,週休二日及國定假日。
上班地點在基金會,臺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之3號,四樓(只有樓梯,無電梯)。基金會位置近捷運松山新店線-北門站,步行10分鐘內可達。
有興趣應徵者請將個人履歷email 至本會信箱shihhoch@ms6.hinet.net,主旨註明:應徵編輯。本會收到履歷會在1個工作日內回覆。謝謝!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地址:103001臺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之3號三樓
電話:(02) 25521910, 25523973
傳真:(02) 25525528
《民俗曲藝》第216期(2022.6)目錄
【人觀、歷史與服飾專輯(I)】
人觀、歷史與服飾:導論 / 何兆華
[專題:研究論文]
從二十世紀初舊照片中的服飾來談三個四川西北嘉絨貴族家庭的服飾 / 王廷宇
《快雪時晴》戲曲服裝設計之符號隱喻及詮釋 / 王怡美、宋同正
[專題:研究紀要]
晚清戲曲團花圖案的使用與特殊性 / 郭昭吟
【研究論文】
馬來西亞職業歌仔戲戲班在困境中的經營策略與劇種形塑:從「新麒麟」到「筱麒麟」 / 林鶴宜
【研究紀要】
上海報刊中的寧波崑班演出記錄查考(1898–1915) / 蔣瑜娟
摘要參見: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2/06/i.html
《民俗曲藝》第215期(2022.3)目錄
[研究論文]
南朝吳興項羽信仰的神蹟文本製作與國家地方之互動 / 何維剛
明清二形人的情慾困境與宗教解脫 / 張琬容
往生歷程中音聲與影像感知之動態建構與破除:以諾那華藏精舍的中陰共修法會為例 / 劉延芳
民歌採集運動之餘韻:從 1967 年中國民歌比賽與全省客家民謠比賽談起 / 鍾繼儀
摘要參見: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2022/03/contents-of-no-215-march-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