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曲藝》創刊於1980年11月,原宗旨在於報導介紹與社區廟會相關之民俗曲藝,如子弟戲、布袋戲及陣頭等。1991年起將研究地域擴展及大陸,研究範圍增加宗教與儀式,研究視野進而包容整個文化現象,逐漸從一主要為報導的雜誌轉型為學術期刊。自2002年3月起,《民俗曲藝》由雙月刊改為季刊,每年3、6、9、12月出刊。以嚴謹的編審流程,期許成為國際水準的學術期刊。凡有關傳統戲曲、曲藝、音樂、民俗、宗教、儀式之論文,調查報告及書評,均歡迎投稿。中文論文撰述格式請見「稿約」、「撰稿體例」,英文請見“Submission Guidelines.”
編輯顧問
王秋桂(國立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總編輯
康 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編輯委員
丁荷生(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兼主任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榮譽教授)
王嵩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專任客座教授)
王櫻芬(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
汪詩珮(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邱坤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林鶴宜(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姜士彬(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榮譽教授)
柯若樸(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夏維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教授)
賀大衛(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名譽教授)
勞格文(法國高等實驗學院榮譽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研究教授)
楊玉君(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